华体汇体育新闻中心
news center农药作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投入品,为我国粮食多年连增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农药的不科学、不合理使用也带来了作物药害、病虫抗性、农残超标、环境污染等负面问题。
为有效控制农作物农药使用总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在“十三·五”期间提出《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组织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经过5年努力,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四·五”开局之年,农业农村部创新提出“虫口夺粮”保丰收和农药减量化有机统一,加快推广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化,保障百姓餐桌安全。
一、农药零增长行动取得的成效
2020年是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收官之年,种植业生产中农药使用量实现了连续5年负增长,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1、农药使用显著减量,连续5年用量负增长。
据统计,2010—2020年,全国种植业生产上农药使用量(折百量,下同)由“十二·五”期间年均29.98万t下降到“十三·五”期间的年均27.03万t,降幅9.84%(图1)。超额完成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目标。北京、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南、海南、贵州、云南、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下降,山东、江苏、四川、湖南、辽宁、贵州、云南、安徽、广西、河南省使用量减量排名位居前10。以上省份多为农作物播种面积、病虫害发生和防治面积较大的省份,为全国的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2、农药品种持续优化,新型高效农药占比增加。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高毒农药使用量由2015年的0.74万t下降至2020年的0.26万t,减幅66.7%,2020年占比下降到1%以下。全国植保系统每年开展农药新品种、新剂型和新助剂试验,建立示范区,筛选出一批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药替代老旧、抗性农药。生物农药连续5年正增长,年商品用量达到8万t以上,与2015年底相比,增幅18%。双酰胺类杀虫剂、新烟碱类杀虫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类除草剂等新型农药品种活性高、亩有效成分使用量小,使用量占比逐年增大,为农药减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3、农药利用率大幅提升,农药使用更加科学合理。
经测算,“十三·五”期间,全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要农作物的农药利用率从2015年的36.6%提升到2020年的40.6%,提高了4个百分点。水稻、小麦、玉米的农药利用率分别为41.10%、40.16%、40.75%。科学安全用药公益培训实现全国全覆盖,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专业化防治组织为重点,组织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大讲堂等活动,普及农药法律法规,科学用药知识,推广新产品新技术,5年累计开展线下培训约15万场,培训人员1,220万人次以上,发放培训资料超过1,500万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农药减量增效、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深入人心。
4、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加快发展,生物农药用量逆势增长。
从专业化防治来看,“十三·五”期间,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蓬勃发展,对小麦、水稻、玉米实施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达到1.06亿hm2次,全国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达到9.3万个,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1.9%,比2015年提高8.9百分点,减少了农民自行打药,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率。从绿色防控来看,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和精准科学用药,及时准确预报病情虫情,推广高效植保药械,推行达标防治、对症用药、适时适量用药。2020年绿色防控面积近6,667万hm2,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41.5%,比2015年提高18.5百分点。
5、防灾减灾贡献斐然,有效保障了农业安全生产。
“十三·五”期间,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条锈病、飞蝗等重大病虫害暴发危害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2019—2020年,连续两年成功应对了草地贪夜蛾入侵,将发生面积控制在133.33万hm2以下,控制了其暴发为害势头。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调查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4.230亿hm2次,与“十二·五”相比,下降11.52%;年均防治面积5.259亿hm2次,年均挽回粮食损失8,728.08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3.17%,有效降低了总体病虫为害损失。
二、主要做法
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是打基础、利长远、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责任大、任务重,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5年来,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植保技术部门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开展以“控、替、精、统”为核心的减量技术推广,坚持不懈地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粮食增产增收、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水青山建设贡献力量。
1、加强组织领导,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政策发动
为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农业农村部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强化行政推动,层层抓工作落实,组织技术指导和检查督导,确保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扎实有效推进。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全部将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纳入政府绩效、乡村振兴等农业工作管理绩效中,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确保“零增长”行动顺利推进。
(2)资金支持
充分利用政府、科研、试验示范等项目经费,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进程,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水平。5年来,全国各级财政投入约100亿元支持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建立各类示范基地9.9万个,累计示范面积7,667万hm2,有力地保障了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行动的开展。
(3)技术带动
全国植保系统开展了超过2,200个(次)农药新品种、新剂型、新助剂和植保无人机等新型植保机械试验示范,建立新产品、新技术展示示范区4.47万个,农药减量增效示范面积近4,667万hm2次。特别是加大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诱导剂、植物健康产品、喷雾助剂、纳米农药的筛选试验,筛选出一批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药替代老旧、抗性农药,推广了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新剂型、新助剂和科学环保使用技术。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绿色防控集成化、安全用药科学化、农企合作模式化。
2、加强方向引领,推进现代高效植保机械精准施药。
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现代高效植保机械,提升农药雾化和沉降度,减少“跑冒滴漏”等作业浪费。5年来,全国累计建立农企共建示范基地2.8万个,拥有大中型药械66.2万台,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累计达到33.4万个,使用植保无人机17万架次以上,年均病虫害防治面积6,667万hm2次。
(1)组织新型植保机械试验示范
大中型高效施药机具有农药利用率高、喷雾对靶性强、施药均匀性好、作业效率高等优势。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要求和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新期待,与有关高校、科研单位、植保机械企业合作,大力试验示范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大中型高效施药机械,强化农机农艺结合,大力推广高效植保机械应用。经测算,在保证防效的前提下,示范区单位面积施药液量可比一家一户用药减少2/3,工效提高近1倍。
(2)举办新型植保机械观摩展示与技术培训。
联合新型植保机械企业,举办新型高效施药机械观摩展示及使用技术培训活动,促进专用高效施药机械推广应用。与国家创新联盟和植保机械企业合作,借助中国植保“双交会”平台,集中宣传展示植保新机械,仅2020年就组织开展植保机械使用与维修技术系列培训超过4,000期,培训人员20万人次以上。
3、顺应市场需求,推进统防统治服务纵深发展。
为解决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的问题,大力扶持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引导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元化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专业化服务组织数量达92,573个,在农业部门备案的“五有”规范组织达到40,621个,从业人员126.7万人,日作业能力达到807.8万hm2。三大粮食作物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06亿hm2次,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1.9%。
(1)服务方式不断转优
由以往代防、代治逐步转变为作物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治承包服务,由本地服务转变为跨区服务。同时服务链条逐渐延伸,由单一的病虫害防治向耕种、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机收等生产全程服务转变。
(2)服务内容丰富多彩
防治服务组织由过去单一的化学防治转变为综合运用绿色防控技术,推动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专业化防治组织在开展病虫害防控过程中,积极推广灯诱、色诱、性诱以及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措施,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切实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3)服务监管全面升级
2019年起,开展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认定工作,累计认定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555个,有效推动了防治组织做大做强,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也将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列入其中,服务组织的监管工作将全面升级。
4、强化无害化处理,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划归农业农村部时间较短,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布局和绿色发展理念,采取了“加强宣传、源头治理、示范先行”的治理思路。
(1)强化宣传培训,提升回收意识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出台后,积极组织各地开展法律法规宣贯学习与培训,2020年,借助广播电视、横幅、宣传彩页、新媒体等多种形式,详细讲解回收要求、回收流程等内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回收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强化源头治理,减少包装数量
积极推广使用绿色防控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强化科学用药指导与培训,降低农药使用量和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通过联系农药生产企业与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对接,积极推广使用大包装农药,从源头上减少了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
(3)多措并举,探索包装无害化处理
示范先行探索建立农药瓶简易清洗站,集成农药精准配置、包装废弃物清洗回收、残液无害化处理等技术,通过分类、清洗、造粒等工艺把包装废弃物制成下水管道、化粪池、农药瓶等,实现了包装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三、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需进一步增强的板块
1、强化资金和项目支持
“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层面设立的研究类的双减项目较多,但未设立专门用于推广应用方面的农药减量技术项目,也缺少专门的资金支持,导致农药减量技术以分散性技术为主,缺乏系统性的举措和成熟成套的技术解决方案。由于缺少资金支持,在技术普及与推广方面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农民参与度不高。
2、加大科学用药普及和推广力度
农药使用者严格实行科学用药的意识不强,不按标签用药、超范围使用、滥用、乱用农药的行为仍然存在,导致病虫抗药性快速增长,给农药产业造成较大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大科学用药宣传普及和推广力度。同时,在农药减量评价方面,农药使用调查和统计测算方法、农药利用率评估方法以及农药减量效果评价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
3、进一步拓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范围
“十三·五”期间,三大粮食作物统防统治的覆盖率超过了40%,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农机农艺融合方面问题突出,传统种植模式导致大型地面施药机械难以进田作业,阻碍植保机械化进程,未来重点推广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扩大高效植保机械的使用范围。同时,植保无人机虽已全国大面积应用,但在规范化、标准化作业方面还有短板,特别是作物生长后期,无人机防治作物下部病虫害的效果较差是未来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四、农药使用减量化对策建议
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不等于农药零使用,农药减量化也不是简单的使用总量变少,而是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尽量科学、合理和安全地使用农药,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用新型高效植保机械、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替代传统分散低效方法,从而实现农药使用合理减量和结构优化升级,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1、丰富农药减量化内涵
从国家粮食安全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植保防灾减灾还要依赖农药,包括化学农药。我们要指导局部地区因病虫害突发重发等客观因素而增加农药使用时选择高效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指导各地在成本控制和科学管理的前提下开展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农药减量化评价体系也探索从大国、小农、复种指数高的客观实际出发,由单一的考核农药使用总量减少,向多要素、多指标、分层次的综合评判体系延展,如考评农作物单位面积用药量、生物化学用药结构、高效低毒农药占比变化,分别以粮食、园艺、蔬菜等淘汰高毒农药使用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2、强化科技创新与应用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宣贯,提倡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大生物农药在农药使用总量中的占比。推进农科教企协作,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研发出更多更好的绿色防控技术物化产品。通过农企对接,集成组装成熟的可复制、可推广、轻简易行、农民乐意接受的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加大示范推广数量,充分发挥技术综合效应。联合教学科研机构、农药械生产企业和行业协会多元力量,组织开展绿色农药产品、高效植保机械、新型施药技术等的研发创新和试验示范,加快农药减量化技术和成果的推广应用。
3、加大科学用药公益培训
联合科研、教学单位,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向社会公众客观宣传农药在保障粮食安全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客观评价农药正确使用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科学安全用药知识培训,让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大户、植保队伍和小农户都熟知科学用药不仅可以提高农药防病治虫的效果,而且可以节省成本。引导农民依据病虫情报和病虫害抗药性监测报告,选取防治靶标对路药剂,不盲目用药、乱混乱配,坚决抵制大药方、黑处方。加大对非法使用违禁农药、兜售假农药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为正规农药创造良好的销售环境。
文章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或全部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